當前位置: 深圳新聞網首頁>深圳新聞>深圳要聞>

深圳口述史|譚嗣英:一生華年獻文藝 滿腔熱血注鵬城

條評論立即評論

深圳口述史|譚嗣英:一生華年獻文藝 滿腔熱血注鵬城

分享
人工智能朗讀:

我從1953年開始受國家委派,去過60多個國家,考察了3000多個舞臺,增長了見識,開闊了視野。深圳的兩次重大文化建設工程,讓我的專業(yè)舞臺技能有了展示的機會。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,在這里我能感受到全國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。如今的深圳已然是一個國際化城市,也是一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的完善基地。

譚嗣英(左三)出席《深圳文化中心建設工程設計合同》簽字儀式。

2019年4月,譚嗣英(右一)在2018~2019年深圳中老年藝術團隊年度優(yōu)秀節(jié)目展演《祖國頌》系列節(jié)目彩排時現(xiàn)場指導。

我從1953年開始受國家委派,去過60多個國家,考察了3000多個舞臺,增長了見識,開闊了視野。深圳的兩次重大文化建設工程,讓我的專業(yè)舞臺技能有了展示的機會。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,在這里我能感受到全國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。如今的深圳已然是一個國際化城市,也是一個國際藝術文化交流的完善基地。

譚嗣英

1933年,生于北京。國家一級演出監(jiān)督,主任舞臺技師,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,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。1949年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演出,是新中國第一批專業(yè)藝術工作者,曾在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、中央歌舞團、文化部藝術局工作。1988年任深圳大劇院副總經理,1997年任深圳文化中心工程指揮部功能保障部主任,2001年任深圳音樂廳籌備負責人,2009年榮獲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60年國家榮譽證書及獎章。

口述時間

2019年5月28日上午

口述地點彩田村

本期采寫

深圳晚報記者 邱志東 實習生 林夢鴿 劉琦

我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,也見證新時代的到來,心里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
投身于文藝工作

1933年3月,我生于北京,父親是一名中醫(yī),母親是一名教師。中學時,我參加了一個大學的詩歌朗誦班,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了許多詩刊和油印宣傳品。當時大學里的哥哥姐姐還常來到班里教我們唱解放區(qū)的歌,教我們扭陜北秧歌和打霸王鞭等,由此我接受了許多先進思想的洗禮。

1949年3月,我考入華北大學(現(xiàn)中國人民大學)三部藝術干部培訓班的戲劇科,主要學習理論知識、各類民族民間舞蹈、戲曲基本功和芭蕾舞等課程,正式走上了國際先進藝術道路。4月初,學校接到中央領導的指示,要求我們參加“五一”活動及在即將召開的“首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”上演出。于是,我們學校便籌備了一檔名為《邊疆民間舞蹈介紹大會》的節(jié)目,演出場地在當時北京最好的影劇場——大華電影院。演出結束后我們的表演得到了領導以及觀眾的認可,反響非常好,這讓我們這些學習舞蹈才幾個月的學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。

參加開國大典演出

1949年9月,為了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的召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,學校的文藝部策劃編排了《人民勝利萬歲》大型歌舞晚會,那是新中國的第一臺大型歌舞晚會。在政協(xié)會議閉幕式上,年僅16歲的我和同學們身穿解放軍軍裝,在第九個節(jié)目中高舉紅旗以分列式隊形出場。能在新中國建立前,提前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,我們這些臺上的演員感到無比的幸福。

也正因為這一次表演獲得許多好評,我們學校全體師生獲準參加開國大典。我還記得我們那時候穿的是粗布灰軍裝,開國大典前一天晚上就放在枕頭下面壓得平平整整的。我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,也見證新時代的到來,心里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
大學畢業(yè)以后,我曾分別在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、中央歌舞團、文化部藝術局等不同崗位工作,在這段時間里,我逐漸下定決心做一名多學科藝術工作者,為文藝奮斗終身。

深圳大劇院跟深圳這座城市一樣,從設計到建設到運營,都在不斷踐行“時間就是金錢、效率就是生命”的特區(qū)精神。

結緣深圳大劇院

1982年,深圳開始籌備全市的文化設施建設,工程規(guī)劃包括圖書館、博物館、深圳特區(qū)報、電視臺、體育館、藝術演出劇院(后改名為深圳大劇院)、科技館和新聞文化中心在內,這就是當時著名的深圳八大文化設施。其中,深圳藝術演出劇院于1982年立項,1983年通過設計方案,1984年開始平地施工,坐落在寸土寸金的羅湖區(qū)和福田區(qū)的中心地段。而我與深圳結緣正是因為深圳藝術演出劇院的建設。深圳經濟特區(qū)建成之初,在創(chuàng)建文化工程時,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,深圳市政府向文化部提出了派專家協(xié)助的請求。

1985年6月,受文化部的派遣,時任文化部藝術局國家舞臺演出總監(jiān)的我第一次來到深圳,對深圳藝術演出劇院的建設進行考查調研。經過考查,我對深圳藝術演出劇院的建設提出了53條修改意見,包括藝術標準、設計規(guī)范、專業(yè)常規(guī)等。回到北京后,時任深圳市領導提出要請?zhí)嵋庖姷娜艘黄鹜瓿缮钲谒囆g演出劇院的建設。那時我已年過半百,但心里還是想南下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為特區(qū)建設服務,融入到這個熱火朝天的奮斗氛圍中。

當時,深圳藝術演出劇院引進了20世紀70年代最先進的“升、降、推、拉、轉”五大機械舞臺功能,以及由四個舞臺組成的“品”字形舞臺結構,這樣的設計讓深圳藝術演出劇院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被譽為“中國劇院建筑史發(fā)展的里程碑”。后來,我提議深圳藝術演出劇院的起名參考當時世界最佳藝術演出劇院——莫斯科大劇院,這個建議也被采納了。不久后,深圳藝術演出劇院正式更名為深圳大劇院。

1988年初,我被正式派到深圳任深圳大劇院副總經理。當時“中國深圳珠海國際藝術節(jié)”即將舉行,深圳大劇院將作為主會場投入使用,但大劇院的舞臺專業(yè)技術設施尚未完工調試,并不具備承辦國際性演出的條件,而13個外國的大型藝術團卻安排在此演出。大劇院舞臺業(yè)務和劇場服務工作是由我分管負責,那段時間,我每天有1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都在工程現(xiàn)場,一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就馬上處理解決,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。同時,我還對剛來的各類專業(yè)技術人員進行上崗培訓,制定演出的規(guī)章制度等。

大劇院不負眾望
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1989年,深圳大劇院正式投入運營,并如期舉辦“中國深圳珠海國際藝術節(jié)”。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驚險插曲。在藝術節(jié)開幕的前兩天,被邀請前來參加藝術節(jié)的美國藝術團,看到大劇院的門口不夠通暢,舞臺的專業(yè)技術設備也沒有全部調試完成,對于演出場所的要求非常高的團長找到組委會領導說:“如果兩天后劇院還是這個樣子的話,我們就回國。”

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下,我和全體員工夜以繼日趕工,對劇院的演出專業(yè)技術設備進行調試。藝術節(jié)開幕當天,煥然一新的劇院舞臺設備展現(xiàn)在所有人眼前,專業(yè)技術設備全面供應使用并達到國際化標準。在美國藝術團排練后,那位團長緊緊擁抱了作為舞臺總監(jiān)的我,豎起大拇指說:“中國人OK!中國人OK!”當時那種自豪感是難以抑制的。

深圳大劇院在投入運營的第一年,便打破了國內劇院“一年試用期、兩年模演期、三年投運轉”的常規(guī)。跟深圳這座城市一樣,深圳大劇院從設計到建設到運營,都在不斷踐行“時間就是金錢、效率就是生命”的特區(qū)精神。從1992年起,20多年來,以大劇院命名的“深圳大劇院藝術節(jié)”早已成為了深圳乃至廣東的一張文化名片,成為特區(qū)一道亮麗的風景線,源源不斷地為深圳人輸入文化藝術的源泉。

為了籌備深圳音樂廳的首場演出,我顧不上自己年事已高,跟年輕人一起加班加點。

離休后再次參與深圳創(chuàng)新文化設施建設

1993年,我已經到了離休的年紀。為了給大劇院培養(yǎng)更多全技術水平的業(yè)務人員,時任市領導希望我再多干幾年。于是,我便推遲了三年才正式離休。離休后,我立即被邀請到廣州參與了廣州世界大觀五個演出場地的建設工程,同時被邀請兼任廣州世界大觀藝術部部長。

1997年,深圳迎來了第二次文化設施建設高潮,時任市委常委、宣傳部長邵漢青電話點名要我回來,參加深圳中心區(qū)的建設規(guī)劃并擔任了深圳文化中心工程指揮部(深圳音樂廳、深圳圖書館)功能保障部的主任。就這樣,我再一次回到深圳。

建設深圳音樂廳是一項標準很高、專業(yè)性強的工作,原先的知識儲備顯然不足以支撐我的工作所需。為此,我開始鉆研更多跟自己專業(yè)毫不相關的多學科專業(yè)知識,主要是建筑聲學。我邊工作邊學習,幾年下來還鉆研了《實用建筑聲學》《演藝建筑音質設計集成》《近代音樂廳建筑規(guī)范》等20多部國內外專業(yè)書籍,發(fā)表了多篇專業(yè)文章,這也讓我在深圳音樂廳的建設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。

參與建設深圳音樂廳

深圳音樂廳的演奏大廳呈峽谷梯田式,中為島式舞臺,主要適用于演奏交響樂。這個設計在當時是全國獨一無二的,這樣的設計不同于音樂廳共用的鞋盒式設計,它就像是一個大喇叭,舞臺在最下方,聲音可以層層傳遞到四周上方的觀眾席里。深圳音樂廳的墻壁也是經過特別設計的,不再是光滑平整的墻面,而是使用了特殊的凹凸設計。舞臺的聲音打在墻壁上會不斷碰撞彈射,使得廳內整體音響效果非常飽滿,給觀眾以余音繚繞的感覺。在當時,無論從音色的飽滿度還是清晰度來說,深圳音樂廳的自然聲效都達到了國際最高標準,這讓我們這些參與深圳音樂廳建設的人引以為豪。

2007年3月4日,嶄新的深圳音樂廳終于揭幕。深圳音樂廳坐落在福田中心區(qū)的蓮花山腳下,不僅是深圳重點的文化設施工程,也是國際一流的音樂殿堂。為了籌備深圳音樂廳的首場演出時,我顧不上自己年事已高,跟年輕人一起加班加點。在籌備的那些時日里,我每天都到音樂廳里協(xié)調、調試管風琴及各種樂器的聲質功能,力求把深圳音樂廳的聲學建筑藝術完美地呈現(xiàn)在深圳市民觀眾面前。

雖然深圳的發(fā)展時間比起其他城市并不算長,但深圳打下的發(fā)展基礎很堅實又很超前。

文藝老兵七十載

2005年,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深入的綱領性文件《中共中央關于深入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》正式頒布。為了對國內外劇院建設情況有更深的了解,我自費到英國進行了兩周考察及調研,整理了大量當時國內外劇院建筑多方面的一手材料?;貋碇螅医Y合在深圳近20年了解到的文化藝術界的情況,起草了《關于深圳歌劇院建設的幾點建議》及《改革文化體制、整合演藝資源、創(chuàng)深圳為軸心,建立多項聯(lián)盟》提案??赐杲鼉扇f字提案,時任市領導表示肯定并在原稿上作出批示,之后還與幾個局級單位共同召開座談會討論。

2013年,河源市提出要建設劇院的想法,省里希望我到河源進行指導。一想到自己還能繼續(xù)發(fā)揮余熱,我就馬上做好準備,接受了廣東堅基集團的邀請,到河源市出任桃花水母大劇院的工程總監(jiān)。2015年11月桃花水母大劇院開業(yè),這是全國首座下沉式半地下建筑型劇院,國家劇院建筑規(guī)范的甲級劇場達標單位,多項創(chuàng)新設計建筑成為全國首家劇院所具備的設施。

從我16歲投身文藝工作開始,至今已整整七十載,即使離休已經二十多年,我依然沒有停止工作。如今,我還擔任深圳老年藝術團聯(lián)合會的藝術總監(jiān),給全市八十幾個老年藝術團的每個創(chuàng)新節(jié)目進行藝術指導,并參加現(xiàn)場演出指導。作為一名文藝老兵的我,仍然希望繼續(xù)為深圳的藝術發(fā)展貢獻有限的精力。

不忘初心得始終

彈指一揮間,我來深圳已經30余年了。從知天命到耄耋之年,我見證著深圳一步一步地成長,深圳發(fā)展成為今天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,中間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。雖然深圳的發(fā)展時間比起其他城市并不算長,但深圳打下的發(fā)展基礎很堅固又很超前,這點從深圳文化立市的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就可以窺見一二。

當初,我年過半百還選擇南下深圳,是希望自己可以在這片熱土上揮灑自己的青春與熱血。這些年來,我把自己畢生的知識和專業(yè)發(fā)揮在這片年輕又活力滿滿的土地上。如今回過頭來看,在深圳生活工作的這31年,我又一次深刻體會到了什么是“為人民服務”,什么是“不忘初心”。這些從少年時期就鐫刻在我腦海里的思想價值觀,在深圳這座生機勃勃的城市中,迸發(fā)出了新的色彩和內涵。

[責任編輯:施冰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