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深圳新聞網(wǎng)首頁 > 經(jīng)營中心頻道 > 美食 > 秀色可餐 > 

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,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

2018-05-29 08:17來源:央視網(wǎng)

原標題:福建人吃不吃廣東人我不知道,吃這些美食我倒是知道

今天寫福建美食,小編是絕對不會向大家推薦沙縣小吃的,雖然覺得炸餛飩蠻好吃,也還是下定決心說一些當?shù)靥厣氖澄?,你們準備好了嗎?/p>

姜母鴨

姜母鴨起源于福建泉州,原先是一道宮廷御膳,秋冬天進補效果尤為明顯,“滋而不膩,溫而不燥”。相傳為商代名醫(yī)吳仲所創(chuàng),后來流傳至民間,遂成為一款名菜。番鴨肉切塊,佐以大量的姜、米酒還有各種香料燉煮而成,姜味適中,酥爛誘人。

福鼎肉片

福鼎肉片也可以叫做福鼎肉丸或著福鼎肉圓,據(jù)說當初是由一位叫做吳旺三的樸實人發(fā)明出來的。他和當?shù)赜绣X有勢的一家公子同時看上了村里年輕貌美的姑娘。同一天提親時,吳旺三意料之中拿出的聘禮遠遠少于那家公子。姑娘為了解決兩家的尷尬,遂用一斤豬肉為題,邀兩家各出一道供七八人享用的菜品。

有錢公子將肉剁碎煮了粥,剛好夠吃。吳旺三也把肉剁碎,只不過不是煮粥了,而是添加了相同量的淀粉,攪和均勻,用手團成小塊放在開水中煮熟,加上醋、辣椒等調(diào)味,美味極了。而 分量則是綽綽有余,姑娘最后便選擇了這位沒錢沒勢,但做得一手好飯的吳旺三。

佛跳墻

佛跳墻想必不用我說太多,但凡是一個合格的吃貨都知道它的名聲。這道菜是由道光年間福州聚春園菜館老板鄭春發(fā)研制出來的,采用海參、鮑魚、魚翅、干貝、排骨、豬蹄、雞、鴨等眾多食材燉煮十幾個小時得來。

這道菜原名福壽全,后來由于一位詩人在此菜啟封時,聞到飄香十里令人沉醉的香味,做出“壇啟葷香飄四鄰,佛聞棄禪跳墻來”的有感而發(fā)。而在福州當?shù)?,“福壽全”與“佛跳墻”近音,人們便把這道菜稱為了佛跳墻。

土筍凍

土筍凍可能要被我形容為“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”的食物了,大概這輩子我都不會碰的就是用各種蟲子做的美食吧?!堕}小記》中記載:“予在閩常食土筍凍,味甚鮮異,但聞其生于海濱,形類蚯蚓,終不識作何狀?!?/p>

它的原料是一種星蟲動物門的沙蟲,因為蟲體含膠質(zhì),能溶于水,冷卻后便會凝結(jié)成塊狀,搭配醬油、醋、蒜泥等調(diào)料,清爽脆嫩。朋友十分喜歡吃這土筍凍,每到當?shù)?,必吃到過癮才算。

面線糊

面線糊是閩南地區(qū)很受歡迎的一道早餐。它的產(chǎn)生也伴隨著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。清朝乾隆下江南,走到一個名叫羅甲村的村莊。村莊當年糧食短缺,連自己都不夠糊口,更不知該用什么招待皇帝。正巧一位秀才的妻子,用剩下的豬骨和魚刺熬成濃湯,放入面線碎和木薯粉,呈給了乾隆皇帝。

皇帝吃完,連聲稱贊,詢問此道菜如何制成,這位妻子巧舌如簧,答道是為上等面線和特制木薯粉而成。直到現(xiàn)在,面線糊都被當?shù)厝水斪饕环N早餐在不斷延續(xù)下去。

沙茶面

沙茶起源于馬來西亞,也有人說是印尼,此道沙茶面最重要的一味就是沙茶醬的制作。用蝦干、魚干、蔥頭、蒜頭和老姜等十幾種食材,油炸出香味后再研磨,從而制成沙茶醬。 這碗沙茶醬,就是沙茶面的湯頭,配以堿水油面、豬心、豬肝、鴨血、大腸等輔料,味道爽口,油而不膩。

面煎粿

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漳州小吃,用面粉、白糖、蘇打粉、水酵母等加水混合在一起,上火煎制而成,以花生仁、熟芝麻、橘皮丁為餡,表皮酥脆,內(nèi)里柔軟香甜,吃著很是過癮。 升級版的面煎粿,會在粉糊里加入雞蛋液或著鴨蛋液,蛋味十足,誘人食欲。

福建美食,幾乎每一道背后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為依托。而福建作為華僑的主要祖籍之一,這里的美食不僅秉持著國內(nèi)的特色,也融入了其它國家的美味元素。相互之間的融合,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。如果大家感興趣,建議到福建這里來吃上一回。

[責任編輯:鄭媛]

新聞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