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深圳新聞網(wǎng)首頁>經(jīng)營中心頻道>藝術>焦點>

墨聲紙影 譜寫王子武的“出奇”之路

墨聲紙影 譜寫王子武的“出奇”之路

分享

王子武是“長安畫派”的代表人物。于1936年10月生于陜西省,得到著名畫家石魯?shù)膬A囊相授。他擅長畫人物、花鳥,偶作山水。

畫家和他的女兒。

雙喜圖

  “慘淡經(jīng)營愧無能,枉費衣食哭無聲。畫不出奇畫到死,不負此生了此生”。這是藝術大家王子武的自勉詩。作為深圳文藝名家推廣工程的“首秀”,深圳特區(qū)報自6月初啟動對王子武的報道,兩個月的時間內在藝術界和讀者當中收獲眾多好評。過去,大家對謝絕媒體,抱樸守一,執(zhí)著孤獨藝術創(chuàng)作的王子武充滿著好奇;現(xiàn)在借由此次契機,深圳特區(qū)報為大家?guī)砹松钊肓私馔踝游淦淙似渌嚨奈恼?。在他們眼中,王子武已是一座藝術高山,他的故事,他的韌性,他的勤奮,他的嘔心瀝血,他的低調都一一如畫卷般展現(xiàn)在眼前,值得我們思考。

  血肉豐滿 還原真實

  王子武是“長安畫派”的代表人物。于1936年10月生于陜西省,得到著名畫家石魯?shù)膬A囊相授。他擅長畫人物、花鳥,偶作山水。畫風嚴謹而灑落,不拘成格,用筆用墨自具特色。作品曾多次入選國內外大型美術作品展覽并在多種專業(yè)報刊上發(fā)表,或被博物館、美術館、紀念館等單位收藏。

  如何讓一位“大隱隱于市”的美術大家為大眾所知?從哪里入手能讓觀眾以最快的速度了解這位藝術家?深圳特區(qū)報為此推出了第一篇文章《赤子之心蘊丹青筆墨》,記者通過對其女兒王小燕以及業(yè)內人士的采訪,從王子武的藝術著手,濃墨重彩描摹了這樣的王子武:他自幼立志畫畫,帶著與生俱來的天賦,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作畫。在經(jīng)年累月的寫生與臨摹之中,耐住了孤獨與寂寞,克服了一切困難,勇往直前,以堅強的意志終于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“出奇”之路。

  藝術的“出奇”是古往今來無數(shù)藝術家夢寐以求的東西,對王子武來說也如此。有些人在路上走著走著就放棄了,然而王子武堅持了下來,成就了自己的藝術風格。

  《赤子之心蘊丹青筆墨》一文一出,立即引發(fā)大量的轉載,在深圳乃至全國藝術界掀起了一陣熱潮。隱居多年的王子武的名字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。在深圳特區(qū)報新媒體讀特平臺,不少藝術愛好者紛紛留言,表達對王子武藝術的看法。張先生是王子武的“粉絲”。在他看來,王子武的藝術獨具崢嶸風格,中西合璧,尤其在人物畫方面出類拔萃,自成一派。

  熱烈的談論還在持續(xù)之中,深圳特區(qū)報趁熱打鐵,又推出一篇重磅文章《閱讀王子武:畫內與畫外》,從王子武的精神世界出發(fā),多方采訪,力圖呈現(xiàn)這位藝術大家的不凡藝術之路。文中既有生活細節(jié)的小處,又有宏觀的人生觀、世界觀、價值觀的呈現(xiàn)。生活與藝術相互參照,多方位多角度為讀者呈現(xiàn)了一個血肉豐滿的王子武。

  “王子武的刻苦求學,慎獨求精,將藝術的‘傳神’與‘出奇’表達得淋漓盡致,達到了‘我自為我,自有我在’的境界?!边@篇文章進一步挖掘了王子武豐富的內心世界,以閱讀的方式,讓大眾進一步走近王子武。

  細節(jié)之處 情感動人

  生活之中的王子武到底是什么樣子?他的親人最有發(fā)言權。為此,深圳特區(qū)報采訪了王子武的女兒王小燕,聽她對自己的父親娓娓道來。在她眼中,父親充當著兩種角色:慈父與嚴師。而串聯(lián)起這兩種角色無疑是大愛。在這篇文章中,王小燕分享了王子武生活的很多細節(jié),比如喜歡吃面,對孩子深沉的父愛以及對女兒繪畫事業(yè)的嚴格要求。

  在文章中,王小燕也談到了她的父親在重病之后如何以樂觀的心態(tài)養(yǎng)病以及父女之間濃濃親情的互動。王子武雖是一代大家,但他同樣把父親的這一角色詮釋得非常好。巧合的是,在采訪前夕,正值父親節(jié),王小燕還為父親舉辦了一場雅集,邀請親朋好友匯聚一堂,上演了父親最愛的秦腔。筆墨飄香,親情不散。

  父愛如山,舐犢情深。這篇文章也打動了很多讀者,他們?yōu)槲闹辛魈实挠H情所感動。讀者馮樂認為,“去掉畫家的身份,王子武也是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父親?!?/p>

  重磅評論 提升“含金量”

  藝術評論是藝術的重要組成方式,以高屋建瓴的方式為我們認識藝術家提供了一種路徑。深圳特區(qū)報報道王子武的藝術成就角度新穎,內容多樣。除了綜述性文章方便讀者了解王子武之外,還以約稿的方式約請了重量級的畫家、文藝評論家撰稿,以藝術評論的方式書寫王子武藝術的過人之處。

  作為本土畫家,鄒明與王子武有著深入的交往。他親自撰文寫了一篇《藝品如山——王子武其人其畫》。在文中,鄒明以深情的筆觸,談到了王子武的藝術以及他對自己的影響。鄒明這樣寫道:“藝品如山,人品亦然。深居簡出,大隱于市,是王子武一種生活態(tài)度,更是一種境界。30多年的深圳生活,他未忘初心,從不趨炎附勢,更不隨波逐流,潛心畫業(yè),人品畫品,在人們心中筑起一座高山,令人尊敬、仰慕,其人其畫,在當今浮躁的社會,更顯得風清骨傲,卓越于世?!?/p>

  鄒明的文章也成為很多畫家的“心聲”。當年很多年輕的畫家曾拿著王子武的畫冊臨摹,從中汲取養(yǎng)分。一條藝術傳承的紅線貫穿其中,讓人動容。王子武深刻影響了他們當中一些人的創(chuàng)作。這篇文章在藝術家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,他們紛紛轉發(fā)。

  在7月,深圳特區(qū)報陸續(xù)推出美術史評論家劉曦林撰寫的文章《已登峰頭,再期老境》和邵大箴的《“奇畫”之境——論當代人物畫大家王子武》。兩篇評論文章各有千秋,擲地有聲,從不同視角對王子武的藝術成就進行了評論。劉曦林與王子武私交頗深,對王子武的觀察細致入微。在他的筆下,王子武是本真的畫家,“只靠他的畫說話”。邵大箴則從人物畫這個角度入手,為我們展示了王子武的人物畫與眾不同之處,在文章中,他這樣寫道:“王子武長期以來一心潛心求藝,淡泊名利,這也是他成為當代人物畫大家的重要原因?!?/p>

  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王子武的藝術之路無疑給我們當下的藝術界一種啟示,藝術如過山,一步一重天。若想要“出奇”,需要一份耐得住孤獨的心境,一種不屈不饒的韌勁,一片至真至純的丹心,一顆出奇到底的決心。(深圳特區(qū)報記者 尹春芳)

[責任編輯:李慕天]